高舉聖經,全人關懷,家庭為本

聖誕篇 曾廣善傳道

2009-12-27 11:00

聖誕篇    曾廣善傳道

聖經裡是怎麼描寫第一個聖誕節?而早期的教會又是怎麼過聖誕節的?

有關第一個聖誕節的事蹟,記載在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第二章裡,我們都很熟悉:有在野地牧羊人來朝拜出生的嬰孩耶穌,也有來自東方的博士來獻禮物,從這些記載裡可以讓我們發現主耶穌降生以後繼續有許多事發生在祂身上,不似現在一過了聖誕節就好像一齊結束了。但是有關早期的教會如何過聖誕節卻是我們比較少接觸的,如果我們有機會去看有關教會歷史的一些資料,就會發現早期的教會聖誕的節慶期是經過一些演變的,開始的時候,教會主要是以復活節為每年的主要節日,也連帶讓教會紀念耶穌的受難日及耶穌復活以後的聖靈降臨的五旬節,大約到了第四世紀的教會才開始注意到聖誕節。簡單的來說,開始的時候,以羅馬為主的西方基督教會(羅馬教會)選擇以每年的十二月二十五日為紀念主耶穌降生的日子,但是東方基督教會(東正教會),卻認為十二月二十五日是異教徒慶祝太陽神的日子,同時依據東方教會的曆法算出來,認為每年一月六日才是主耶穌降生的日子,所以當時有兩個聖誕節。到了第五世紀初,東西方教會有了協調,訂下十二月二十五日為主耶穌降生紀念日,而將一月六日訂為東方博士朝見嬰孩耶穌的日子,稱為「主顯節」或是「顯現節」,而聖誕的節慶期間會從每年的十二月二十五日一直延續到第二年的一月六日為止一共十二天。喜歡古典聖樂的弟兄姐妹們,你會發現巴哈為了聖誕節期先後寫了六首清唱劇,以聖經的內容為歌詞供教會詩班在這個節期間來獻唱,有相當長的期間,當時的教會詩班每兩天獻唱其中的一首,在一月六日那天則獻唱六首當中特別為「主顯節」所寫的清唱劇,然後才正式結束聖誕的節期,所以教會的聖誕節慶是從每年的十二月二十五日起一直到第二年的一月六日才結束,前後共有十二天。

 

但是免不了的,這一段節慶假期漸漸演變成市民用來狂歡的假期,大文豪莎士比亞有許多的作品,除了大家熟悉的「羅密歐與茱麗葉」之外,另外還有「第十二夜」也是常被戲劇界拿來演出的,是一個以喜劇收場的愛情故事,也描寫人在假期狂歡中的生活敗壞,劇名的典故即出於此。一直到現在,大部分的歐洲國家,每年的元旦是放假日,接下來一月六日也是明定的國定假日,放假一天,假日的名稱就稱為「主顯節」(有的地方也被稱為「三王節」),為的是紀念當年有東方的智者帶著貴重的禮物來朝拜嬰孩主耶穌。但是也是和現代一樣,無可避免的,教會的節慶一樣的被世俗化、被商業化,特別是在法國,在這個節日麵包店會推出特別為「主顯節」所烘培的餅,稱為「國王烘餅」。在我們思想這些節日的背景,紀念這些節日的同時,更應提醒自己以正確的態度來過每一個教會的節期,所以往後過聖誕節的時候,要記得主耶穌才是聖誕節的主,不要被其他的事物所取代。

 

反思:

當聖誕節一過,突然間,在市面上、媒體上有關聖誕應景的事物一下子全消失了。甚至常會被問到「聖誕樹」可以拆了嗎?意思是聖誕節已經過了,是不是可以把聖誕的應景裝飾拆掉了,其實另外一方面在聖誕節過後,也聽到不少教會的弟兄姐妹提到,每年為了預備過聖誕節,忙了許久,但是只有一個晚上的聖誕特別聚會,頂多再加上星期日的聖誕主日,節日就這樣過去了,好像很不爽,特別是對一些年輕的弟兄姐妹,尤其是感覺好像是意猶未盡。一些大堂會的詩班每年到了十月就要開始加班練習,花八九個禮拜甚至是更久的時間來預備獻詩,兒童主日學的老師更加的辛苦,除了要動腦筋安排節目,讓教會主日學的小朋友們中規中矩的上台表演,甚至考慮到把兒童英文興趣班的小朋友一起加入表演,當作是一種成果的發表,也藉著這個媒介邀請家長們一起來,真是辛苦極了。除了這些以外,一些年青人教會,為了迎合「後現代」多元化的來臨,每年還要費盡腦筋,編排演出短劇,實際參予其中的同工及弟兄姐妹的辛苦是不言可知的,明知是忙碌、明知是辛苦,但是只有一個晚上的慶祝是否有點遺憾呢?

Contact

香港宣教會恩浩堂

office@yanho.org

教會地址:九龍旺角花園街250號地下B舖,(太子地鐵A出口)

電話: 2713-0312
傳真: 2787-2245

Search site

Copyright © 2011 Yan Ho HK Evangelical Church. All Rights Reserved.

Make a free websiteWebnode